中国健康时报网 发布时间:2019-01-03 10:14
“既然我这里养不起你这尊大佛,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三个月前,杨兵突然被公司辞退,事后才知道公司购买了职场监控软件,前脚他投出简历,后脚老板就收到“告密信”。 他认为企业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到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劳动人事仲裁院申请仲裁,但他的诉求没有得到支持。
职场监控软件 是对员工网络行为进行日志监测及分析,或对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进行实时监视的软件系统。近年来,大数据相关行业的公司遍地生长,而职场监控软件开发及应用作为其中一支,发展尤为迅猛。面对监控软件,企业主认为“全方位看穿员工”有利于强化管理,员工则认为隐私被侵犯。
员工吐槽:无异于洗澡被偷看
杨兵在大连某品牌连锁咖啡公司从事运营总监工作,月薪8000元。三个月前,两名第三方科技人员在54名员工的电脑内安装了一款名为“威眼”的监控软件。听到同行透露,其他公司同岗位的月薪已经涨到1.5万元,杨兵便利用午休时间更新了简历,还顺手投了一份。让他没想到的是“威眼”功能如此强大,半小时后他就被开除了。
仲裁院不支持杨兵的裁决依据是,根据《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第8条,互联网接入单位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可以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记录、跟踪网络运行状态,监测、记录网络安全事件等。因此,公司在工作场所使用监控软件合法。
办公地视频监控,老板不经意看眼电脑屏幕,共享实时位置查岗……除了这些“初级段位”的监控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用起了监控软件。记者在网上搜索“企业监控软件”等关键词,发现有上百个推介广告,“限制员工上班刷微博的最佳解决方案”“员工想离职老板要先知”……
记者在某职场论坛中发布调查,参与的64名网友中,97%认为单位监控侵犯隐私。94%的网友表示,如果隐私遭到泄露或公开影响生活,会诉诸法律。
“上淘宝查个快递,临近中午跟同事约个饭,这样的内容有必要监控吗?大家都是为了工作,即使有一两句个人话题,这太正常不过了吧。被监控无异于被人偷看洗澡!”大连某软件开发企业员工蒋子安说。
尽管不少员工认为,职场监控软件的运用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但在司法实践中,被监控员工状告企业却很难胜诉。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金海解释说,隐私权是个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公司规定员工不许工作时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并且明确告知监控的情况下,违规员工的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公司说法:职场“透明”是为了企业利益
HR任金陵所在的某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就是监控软件的使用企业之一。由于工作需要,公司不能屏蔽员工上网搜索信息,于是通过后台监控的方式了解员工工作情况。
10月25日9时,记者用任金陵的账号登陆后发现,员工268人,前一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视为怠工)的人数为12人,日平均怠工时长302分钟。员工通过各类软件外发信息90926次,疑似泄露信息3人。有离职倾向人数23人,其中刘娟等人排名前五。
“每一条上网痕迹都有保存,甚至某个员工最近痔疮犯了,在查哪些特效药都知道。” 任金陵说。接下来她的工作就是警告怠工者,查看发送信息频繁的3人每条信息都是啥,是否涉密;找刘娟等人谈话,“不忠心的果断劝退”。
“不打招呼就离职的员工、惰性怠工的员工太多了。”任金陵赞同使用监控系统,“对员工的工作量计算也公平。你花5个小时上网购物,3个小时糊弄任务,和花8小时工作的员工一样开钱,未免太不公平了吧!有了监控,多少能提醒员工工作时间少干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