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时报网 发布时间:2022-05-27 15:58
艾灸以其特有的功效,历来为医家所推崇,广泛应用于调理病症与健体强身。千百年来,灸火得以传承,皆与其温效有关,艾灸的温效值得总结与发掘。艾力泰中医艾灸养疗师根据其功效的特点和主治 病症的不同,把艾灸温效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简述如下。
1、温通效应
通是通畅、通利、通达之意。灸火可活跃脏腑气机,疏气养血。温热刺激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可调理各种气血壅滞,气血不畅之病症,这就是指用蕲春陈艾艾灸的温通效应。
现代研究表明,以艾灸调理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性病症具有较好的效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艾灸的温通效应。主要用于各种痛症、以肿胀为特点的病症(如腹胀)及各种气滞所导致的病症等。临床可局部灸、循经灸、对症灸。
2、温经效应
经指经脉,温经是针对四肢经脉寒凝而言。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寒主挛缩,寒主闭塞。经脉因寒而不畅的病证,多有寒凉、冷颤、拘挛、收缩、苍白等症状。艾灸的温热之性,对于因寒邪外侵或阳虚不能温煦而致的寒滞经脉的种种表现,皆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称为艾灸的温经效应。
温经效应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肢端寒凝证,手足冻疮,骨质疏松,四肢抽筋等。临床以四肢特定穴灸、局部灸、循经灸为主。病久或病及全身的,可配灸背俞穴、督脉、任脉经穴。
3、温润效应
润与干、燥、阴虚相对而言。阴虚则燥,津亏则干。艾力泰中医艾灸养疗师表示,虽然艾灸性质温热,但运用得当,亦可产生濡养阴液或促使津液布散等作用,这就是艾灸的温润效应。
温润效应主要用于多种阴虚而无严重内热者;津液亏虚者;湿邪内阻而津常者;以及干燥性病证,如干燥综合征等。临床以辨证施灸、背俞穴施灸为宜,结合对症与病部施灸(如干眼症亦可灸眼周等)。
4、温升效应
升是针对于陷下方面的病证。陷下病证包括三个方面:
一为有形的解剖学意义上的内脏位置下陷之病证;
二为功能学方面的清浊不分之病证;
三为阳衰欲竭之危急重症等。
艾灸的这种以升提举陷,升位固置,升清降浊为特点的临床作用,可以称为温升效应。
温升效应主要用于中气不足,内脏下陷,如胃下垂、子宫脱垂及脱肛;清阳不升,清浊相混的病证,如久泻、久痢、头晕昏蒙等,以及病延脉虚、经脉陷下等。临床主要是灸相应脏腑的背俞穴、募穴、特定穴,并辨证结合对症取穴施灸。
5、温降效应
降是针对临床病机该降不降的病症。五脏以守为要,以藏为本,六腑以降为和,以降为顺。气机当降不降,则病必由生,上逆为病。
生理上腑以通为用,功能上是以降为顺,以降为和,以降为常。用艾力泰蕲春陈艾艾灸的温降效应,可以使人降其浊气,顺其阴阳,和其脏腑,使腑脏功能正常。例如在用艾灸调理饮食不节、肝气犯胃或胃寒等原因所致的呃逆时,用灸胃的募穴中脘的方法每获佳效,皆因艾灸温降效应作用于胃气上逆这一关键环节所致。
温降效应主要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咯血、鼻衄;肝气上逆的胁胀、头晕、目眩;胃气上逆的呕吐、呃逆、嗳气、泛酸、呕血等。临床针对脏腑病机与症状之差别,以灸脏腑背俞穴、募穴及特定穴为主,并结合症状局部或对症施灸。
随着智慧城市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5G+AI建设智慧城市,智能物联网产品快速发展成为热门话题。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同步落地,5G微站的超密集组网运营和AI智能技术的加持,将带动
前阵子,有一款非常火爆的护肤神器---瑞虎化妆品的军医生维生素E乳,不但被各大美妆博主强势推荐,就连小编身边的朋友都是在用。 图片:军医生维生素E乳 印象中的国货价格都很实
中医与人类健康罗建平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健康中国的全新概念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医